数字电子广告牌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11-01-11 00:00
前言:
随着网络传输与平面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嵌入式互动多媒体装置表现得以不断推陈出新。其中数字广告牌受惠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上市和Intel Core i技术效能加持,在软硬件支持同步提升下,引领众多业者配合Wintel嵌入式平台方案,推出新品。辅以触控、3D和人脸侦测等议题持续延烧,驱使数字广告牌更添互动人性化的体验。以下综合主要展览之数字广告牌展示,分就产品应用情境和技术发展作一前瞻分析。
Wintel连手为数字广告牌打造标准化平台
非PC以外的各式嵌入式应用,如车载、POS、数字广告牌和数字医疗等,为Wintel近年来积极发展项目。2010年由Wintel在自家摊位上大规模展示布置POS、数字广告牌和博奕机等应用,更可见一般。其中Intel所展示3款数字广告牌应用,包含结合双屏幕与红外线触控技术的数字广告广告牌,虚拟无人化商店广告概念;结合数字电子广告牌、贩卖机与顾客分析系统的数字贩卖机;结合数字电子广告牌与POS系统,虚拟无人化的零售卖场概念,成为聚拢人潮的瞩目焦点,亦显示Intel对数字广告牌市场增长潜力之重视。
在2010年1月,Wintel即在全美零售业联盟上(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NFR),宣示连手打造一标准化和开放性平台架构,弹性支持高、低阶数字广告牌需求,以降低业者开发成本,驱动市场增长。并承诺结合双方软硬件技术之长,给予数字广告牌更丰富的使用体验。会间并邀集数字广告牌软硬件业者AOpen、C-nario、DT Research、HP、Micro Industries、NCR Netkey、YCD Multimedia共同见证新平台方案。
2010年COMPUTEX,Intel在首场Keynote Speech中,指出数字广告牌可望驱动未来广告革命,并将数字广告牌市场区隔,作更细致的划分。即广告牌因展出型态和目标顾客不同,数据运算处理需求亦随之各异,大致可区分为单向信息展示、互动连网应用和多机台控管及智能辨识处理,Intel并针对各市场区隔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架构。
产品发展趋势-应用情境
数字广告牌除了应用于单向的信息实时广播与互动广告,业者亦透过与周边系统之整并和手机链接,使数字广告牌之服务范畴和使用情境更不受设限。譬如数字广告牌结合打印机和蓝芽传输,使观看者能直接打印商家优惠卷,或下载广告中的二维条形码(coupon code),刺激观赏者进一步产生消费行为。
COMPUTEX和CeBIT两大展览,则不约而同展示数字广告牌,与具备Web Camera、POS、ATM、RFID/Bar code和Blue Tooth的Surface触控桌面的整合应用。产品首先透过RFID辨识顾客身分和购买对象,广告牌即刻依据顾客数据和购买列表,显示建议搭配组合,在顾客完成点选后,接续提供商品结账与手机自动付款等一次到位的完整服务。除了预告数字广告牌应用于虚拟无人卖场之角色扮演,亦使广告牌广告营销与商品销售效益之连结更为紧密。
除了服务模式的延伸,另有业者将数字广告牌应用于行车导览服务,透过Web Camera、Google map、GPS定位辨识系统和3G无线连网服务,使巴士广告牌内容的播放,能随着行径路线的移动,作动态的调整播放。
产品发展趋势-应用效益
鉴于数字广告牌应用主要仰赖广告收入作为支撑,因此如何有效量化广告效益和订定收费模式,为数字广告牌发展之关键驱动力。因此整合Web Camera和智能影像辨识至数字广告牌,成为计算往来人潮和有效收看人次之基础,后续应用效益分述如下:
藉由注视群之情绪、性别、年龄和停留时间作综合判别,改变广告内容播放,使广告的排程轮播的安排设计,不仅止于地点和时间等参数,更能依据更多实时互动的回馈机制,主动更换符合观赏者期待的广告类型,使观赏者与广告商品作更有效率的连结。
业者透过广告收视者之观看结果举证广告效益,并向广告商进一步收取内容改善的咨询费用。而人脸辨识技术,除了为日系数字广告牌大厂所积极开发引用,在Cebit展上,Fraunhofer进一步展示可判读观赏者情绪的辨识软件,使广告效益之判读更为具体。
而藉由影像智能辨识,除了提高潜在顾客群之开发和广告客群的分析效益,另有业者透过产品信息取得的诱发机制,间接取得更完整的顾客信息。譬如昌曜透过触控屏幕键盘,方便让顾客将产品型号目录直接寄送至私人收件夹,商家亦藉此取得顾客连络方式。
而Intel摊位引进Fujitsu的自动贩卖机,其结合广告牌、智能辨识和进销存系统,将饮料贩卖与广告直接作一结合。并进一步将产品销售状况与消费年龄层,作综合判读,以同步调整进货排程和广告内容播放。
产品表现-远程管理
随着网络普及和带宽增加,提升电子广告牌远程内容派送、流程管理和硬件管理维护的方便性。数字广告牌业者如Advantech、Web DT、INDS、Aopen和CYNN亦随之提出以中央服务器负责媒体派送管理,搭配远程设备控制及管理软件,达到统一信息传递或同时播放不同内容的目的,使客户在内容呈现和多机台联播之使用,相较传统USB脱机播放,须透过手动或预设排程方式开启和关闭屏幕,更具弹性操作空间。
远程管理为数字广告牌业者建置一个或多个负责内容派送和硬件管理的伺服主机,对一台或同时对多台SMP播放器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叉重组和设定,并依据权限开放个人IP账号,客户端透过Web-based用户接口,即可随时登入监看硬件运作和多媒体播放及内容更新状态。有效降低用户经营数字广告牌之设备损坏风险和人力监控成本。
内容编排部分,业者提供多区块切割和拖曳等软件编辑工具,供业者自由调整各区块之尺寸大小、拨放内容、位置和影像分辨率,并支持各式多媒体播放,包含影片、图片、音乐、跑马灯、时间、网页、power point和word与实时网络串流影片。使内容更为实时丰富和多变。
产品表现-3D显示与凌空遥控
在COMPUTEX的3D立体显示馆和数字广告牌展览区,可见3D影音娱乐,除了在TV、NB和AIO PC等个人消费性电子产品掀起热潮,亦为数字广告牌所引用,成为差异化产品表现和聚拢人潮的吸睛利器。然相较个人消费性电子多采用Shuttle glasses搭配3D显示器,3D画面质量和频率表现(240 Hz)均已相对到位,数字广告牌则囿于公众显示需求,需搭配技术门坎相对较高的裸眼3D技术。
由于裸眼3D技术应用于户外广告牌广告尚处萌芽阶段,研发投入风险甚高,因此在CeBIT和Computex展上,可以见到相关展示应用,多由系统、面板和3D内容制作业者共同合作展出,或由专责技术研究单位作投入研发,再作技术移转授权,譬如台湾工研院和德国的Fraunhofer,以缩短产品研发时程和降低终端市场风险。
目前主要应用于数字广告牌的裸视3D技术为柱状透镜式(Lenticular Lens)和视差障壁式(Parallax Barrier),两者均是将画面分别分割给左、右眼,利用两眼观赏角度具有差异和视觉暂留原理,在大脑构成3D影像。其中视差障壁式相较柱状透镜式牺牲屏幕透光表现,因此必须仰赖屏幕亮度提高或增多荧光灯数,但随着欧盟对产品环保节能的要求愈趋严格,恐将面临挑战。
整体而言,裸眼3D技术应用于户外数字电子广告牌的广告效益,虽引起高度关注,仍尚有成本昂贵、影像分辨率和亮度降低、影像重迭、观赏距离和可视角受限等诸多问题限制。随着市场应用后市可期,目前诸多面板大厂积极投入3D大型显示广告牌以抢先布局专利。并积极针对亮度和多视角设计做研发投入。
配合3D数字广告牌显示需有一定距离观赏之限制,凌空摇控成为与3D数字广告牌产生互动之关键技术。因此Fraunhofer和台湾工研院,除了双双投入3D立体显示技术,在凌空遥控的3D影像互动亦有成品展示。两者均透过两颗webcame实时追踪手势的3D轨迹,辅以景深计算、用户区域侦测和自动环境参数调整等技术作实时演算分析,使立体画面能与手势作实时互动,譬如透过手势画圆、挥动,对广告牌内容进行切换画面、快转或停止等动作。而Fraunhofer则另外可以透过手势停留静止,进行产品点选操作。唯精确度表现均容易受距离和人潮多寡而干扰。
结论
随着网络传输发达,具有信息实时传输效益的数字广告牌,可望逐渐取代传统灯箱和灯条,应用愈趋无远弗届,市场区隔划分更趋细腻,此亦将趋使各式显示技术作切入应用,主要是LCD虽在颜色均匀表现较佳,但在产品重量、边框厚度、产品寿命、耗电表现却有所不及。因此目前数字广告牌虽以LCD Panel应用为主,但随着大屏幕显示、节能、省电、非平面墙面布置等需求涌现,背投影、LED和电子纸等显示技术,将得以趁势填补特殊市场空缺。
就数字广告牌业者和广告商而言,各自基于差异化产品服务和广告效益精准化之需求,数字广告牌结合ATM和POS系统、RFID/Bar code、人脸辨识和手机等功能应用,将愈趋盛行,对观赏者而言也更具信息获取效率,然仍有下述问题尚待解决。第一,数字广告牌装设IP Camera对个人隐私权之侵犯备受争议;第二,数字广告牌结合电子货币包应用,需有商圈、银行、物流业者作紧密配合,服务效益方能完善,而店家本身则有顾客个资外泄之疑虑。而数字广告牌原本涉及产业链即广泛复杂,随着功能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难度将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