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GPP正式批准首个6G标准研究项目——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标志着6G标准化进程的启动。根据规划,2025年将启动6G安全标准等技术规范的研制工作。
6G 标准制定进展2024 年 9 月,在 3GPP 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SA)105 次全会上,中国代表担任主报告人的 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获得通过,标志着 6G 正式进入标准化阶段。按照 3GPP 6G 标准进程时间表,2024 年 9 月启动 6G 标准需求研究工作,Release 21 将成为第一套 3GPP 6G 技术规范,3GPP计划在2028年通过R23版本锁定技术规范预计,2030 年前完成 6G 的国际标准制定并推动商业化。3GPP 对 6G 的研讨紧锣密鼓。
2025 年 3 月,3GPP 在韩国仁川举办了 3GPP 首次全技术规范组(TSG)范围的 6G 研讨会。从 2025 年 6 月起,RAN(无线接入网络)与 SA(业务与系统)两大工作将启动对 6G 无线接口和 6G 核心网络架构的技术研究。从 Rel - 21 开始,3GPP 将正式开启 6G 规范性工作和 IMT - 2030 6G 标准的提交,预计 ASN.1 和 OpenAPI 的冻结时间将不早于2029 年 3 月。国际电信联盟(ITU)预计 2030 年前后正式发布 6G 国际标准。
针对6G技术的竞逐已经展开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意识到 6G 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战略意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本国 6G 技术发展。
白宫与美国企业、政府技术官员等联合制定 6G 通信技术的目标和战略,旨在重新确立美国及其盟友在电信领域的领导地位。美国通过《国家 6G 倡议法案》,拨款 50 亿美元支持太赫兹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发布国家频谱战略,为 6G 发展预留频谱资源,确定将超过 2700MHz 带宽的无线频谱用于私营部门和政府机构创新。此外,美国还联合西方七国和日韩发布《支持 6G 原则的共同声明》,共同支持 6G 网络的发展原则,加强国际 6G 技术与标准合作。
欧洲欧盟无线电频谱政策小组(RSPG)就 6G 频谱需求开展早期识别工作,评估欧洲 5G 发展时期频段应用情况,2024 年出台 6G 频谱路线图。欧盟 6G 旗舰项目 Hexa-X 第二阶段正式启动,合作伙伴数量扩大到 44 个组织,旨在设计 6G 系统蓝图。欧盟 “智能网络和服务联合伙伴(SNS JU)” 项目工作组正式启动 SNS 路线图的第二阶段 “6G 细节设计和系统优化”,并拨出 1.29 亿欧元的公共资金推动工作进展。
日本在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备生产、芯片制造等领域经验丰富,在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5 年上半年,软银与诺基亚完成日本首个 7GHz 频段 6G 外场试验,结合大规模 MIMO 技术,测试了城市环境下的覆盖能力,该频段有望在 2027 年 WRC 大会上被纳入 6G 候选频谱。
中国中国高度重视 6G 技术发展。北京市发布中国首个 6G 专项产业政策,提供最高 3000 万元研发补助,加速 6G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同时,中国通过 IMT-2030(6G)推进组等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在 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全球 6G 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25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培育 6G 等未来产业,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对 6G 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将进一步推动 6G 技术从研发走向实际应用。
6G技术规格:从5G的10倍起步
相比 5G,6G 在多个性能指标上有着巨大的提升,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 5G 将提升 10 到 100 倍。
速度与延迟:目标峰值速率1Tbps(比5G快100倍),空口延迟压至0.1ms
能效比:要求单位比特能耗比5G降低90%,相当于功耗降低10倍
智能基线:首次将AI内生作为网络基础能力写入标准框架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ITU公布的6G愿景中,"沉浸式通信"与"泛在连接"被确立为首要场景,这直接影响了标准制定的技术权重分配。
因此在三个方向上正在进行技术突破
首先是太赫兹(0.1-10THz)频段开发让无线传输突破光纤速度,日本NTT已实现100m距离的300Gbps传输;其次是网络覆盖地表所有区域,从地面基站到低轨卫星的立体组网,如SpaceX星链系统正在测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目标覆盖密度达每平方公里千万级设备;AI不再仅是网络优化工具,而是成为网络架构的"数字基因",能自主完成频谱分配、拓扑重构等核心功能。
对应到用户体验方面:在数据传输速率上,6G 的数据传输速率颗轻松达到 5G 的 50 倍。这将极大地满足人们对于高清视频、虚拟现实、云游戏等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极高的应用需求。
时延方面,6G 的时延将缩短到 5G 的十分之一。更低的时延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远程医疗中的远程手术,医生的操作指令能够即时传达给手术器械,减少因时延导致的操作误差,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智能交通领域,车辆之间的通信时延大幅降低,能够更及时地进行车辆调度和避免交通事故。
流量密度上,6G 也将有显著提升,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同时高速传输数据。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将有大量的智能设备接入网络,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工业生产中的各类传感器,6G 的高流量密度特性能够确保这些设备都能稳定、高效地与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连接数密度同样是 6G 的一大优势,6G技术可以让连接设备数量超过地球人口数量,真正实现万物互联。无论是偏远山区的小型气象监测站,还是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智能摄像头,都能轻松接入 6G 网络,为构建智能化的世界提供基础支撑。
移动性方面,6G 能够更好地支持高速移动的设备,比如高速行驶的列车、飞机等,在移动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为乘客提供不间断的网络服务。
频谱效率上,6G 通过采用新的频谱和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等手段,相比 5G 有了进一步提高,更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在有限的频谱范围内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量。
定位能力也是 6G 的亮点之一,其定位精度将比 5G 有大幅提升,能够实现室内外高精度定位,这对于物流配送中的货物追踪、智能仓储中的货物管理等应用场景有着重要意义。
头部业者探索6G概念
在 2025 年全球 6G 技术大会上,3GPP 业务与系统工作组(SA)主席、英特尔公司 Puneet Jain 强调:“6G不仅是连接性上的飞跃,更将成为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并引发通信产业的一次范式转变。“
与 5G 不同,6G 将完全诞生在 AI 时代,因此 6G 的架构将突破传统通信框架的束缚,迈向通信、计算与数据深度融合的全新范式,但其影响将远超通信技术和 ICT 产业的边界。6G 不再仅仅执着于性能指标的攀升,如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吞吐量等,而是将视野拓展至更为广阔的社会目标,实现从性能驱动到目的驱动的范式转变。
在2024年IEEE国际通信大会中,是德科技(NYSE: KEYS )与爱立信(Ericsson)合作创建了一个预标准6G网络的概念验证。
探索6G无线通信系统的新频率及其可用带宽正在进行中。使用更高的频谱需要克服几个开发挑战,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一个难题:信号在这些频率传输过程中遇到的衰减和阻挡。此外,当前的5G协议栈将需要修改,以支持6G应用所需的更大带宽和更高的载波频率,这些都还没有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测试或部署。
这次演示基于爱立信的预标准6G原型机,并为新的频段量身定制,标志着向验证6G协议栈迈出了第一步。修改后的5G协议栈运行在由一个基站和终端用户仿真设备搭建的真实硬件环境中,并成功在这二者之中建立通信链接。从一个简单的数字接口开始,双方团队在更宽带宽下,测试协议的各个方面,显示了该协议栈的高效。
2025 年 3月5日数学计算软件开发商 MathWorks宣布与英特尔旗下公司 Altera® 将通力协作,通过支持无线系统工程师使用基于 AI 的自编码器来压缩信道状态信息(CSI)数据并显著降低前传流量和带宽要求,共同加速 Altera FPGA 的无线开发。从事 5G 和 6G 无线通信系统的工程师现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并维持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标准。
Altera 垂直市场副总裁兼总经理 Mike Fitton 表示:“MathWorks 和 Altera 的协作使各个组织能够在广泛的 5G 和 6G 无线通信应用中利用 AI 的强大功能,这些应用涵盖 5G RAN 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通过使用我们的 FPGA AI 套件和 MathWorks 软件,开发人员可以简化从算法设计到硬件实现的工作流,确保他们基于 AI 的无线系统满足现代应用的严格要求。”
Ceva公司在2025年3月推出了针对先进5G和6G就绪应用的最新高性能基带矢量DSP。这些新型 DSP 基于成功的 Ceva-XC20 架构,已经获两家一级基础设施 OEM 厂商合作设计用于先进5G增强版本 (5G-advanced)和预6G (pre-6G)处理器,能够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同时降低延迟并提高吞吐量。两款新型 DSP均支持人工智能,让客户应用机器学习来优化用户设备(UE)和基础设施的调制解调器算法性能和网络效率,并使其设计能够适应日后不断发展的无线标准。
Ceva-XC21 5G IoT DSP 设计用于低功耗、成本和尺寸优化的蜂窝物联网调制解调器、NTN VSAT 终端、eMBB 和 uRLLC 应用。Ceva-XC21是获得广泛采用的 Ceva-XC4500 DSP 的后继产品,其体积比 Ceva-XC4500减小多达 48%,在保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占用面积仅为Ceva-XC4500的63%。
Ceva-XC23 DSP 面向再生 NTN 卫星有效载荷、高端用户设备 (UE) 和基础设施基带处理,包括基带单元 (BBU)、分布式单元 (DU) 和无线电单元 (RU)。与 Ceva-XC4500 相比,它的性能改善达 2.4 倍,效率改善达 2.3 倍,从而为 5G增强版本和预6G应用提供了卓越性能。
Ceva副总裁兼移动宽带业务部门总经理Guy Keshet表示:“我们最新的矢量 DSP 标志着先进 5G 和 6G 应用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重大飞跃,新型DSP构建在此成功基础上,为开发下一代高效调制解调器和基础设施 ASIC 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强大平台。凭借人工智能支持和可编程性,这些DSP不仅提高了调制解调器性能,还支持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供最佳的网络性能和效率来稳步迈向6G应用。”
小结:
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形成“通感算智一体化”的全新范式,同时也将创造出海量的机遇。
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发布的报告,2024 年全球 6G 技术市场规模达 16.6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至 149.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43.98%。The Insight Partners 的报告也显示,6G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7.45 亿美元增至 2031 年的 52.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2.1%。从区域市场来看,中国将在全球 6G 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到 2040 年,中国 6G 市场规模将占全球市场的 50% 以上,终端连接数预计突破 1216 亿台,月均流量增长超 130 倍。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以及政府对通信技术的大力支持。
6G 肩负着弥合数字鸿沟的重任,为偏远地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数字接入机会,促进数字包容性的提升。同时,6G 将助力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沉浸式通信将成为 6G 的重要应用场景,扩展现实、全息通信及多感官互联等技术将为娱乐、教育及专业培训带来颠覆性体验。6G 网络还将实现更广泛灵活的覆盖,无论是偏远地区还是非地面网络环境,都能保障无缝连接,为智慧农业、远程教育及自动驾驶等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在安全领域,6G 有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性和用户数据保密性,确保服务连续性,开发新型安全解决方案,集成量子安全机制应对未来量子计算挑战。
就像前几代通信技术那样,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类社会。